第168章 记仇人数加一-《国子监小厨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所以,对于未来嫂子的事情,她怎么可能不关注呢?

    于姑姑一问,她马上应声:“是个家境贫寒的学子,父母都不在了,是个好心的大叔把他带回去养着,供他读书,据说挺不容易的,学业不错,在书院他们那个班里,表现仅次于孟吟泽。”

    仅次于孟吟泽?

    那看来,学业是真不错。

    家世的话,于姑姑说看重也看重,说不看重也不看重。

    小门小户可以理解,但是如果是贫寒出身,于姑姑心里也犯合计。

    毕竟,负心多是读书人。

    别管是古往今来的现实例子,还是说话本里经常写到的那些虚构故事,提到最多的,也多是贫寒出身的学子,一朝得势,第一件事情,就是把微末之时的相伴之人,一脚踹开!

    因为萧念织处于孝期,所以于姑姑之前没仔细的想过这些事情。

    若真用心挑选,那么像是余明朝这样的,肯定不是优先。

    于姑姑更偏向于门第不高,人口简单,家风清正这样的人家。

    只不过,这样的条件也不太好挑,还需要两个人对彼此印象都好。

    好在,孝期还长,倒也不着急。

    眼下的事情,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   于姑姑想了想,还是准备回一趟书院,跟萧司业说说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她之前从宫里回来,就直接带着萧念织来了白马寺,没来得及听说这件事情,小姑娘也是个能藏住事儿的,根本没跟她提起。

    当然,也有一种可能,就是萧念织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别管怎么样,反正于姑姑不爽,她得找人说道说道。

    晏常夏一看她要回去,忙劝了一下:“姑姑莫要忧心,我跟小王叔已经准备去处理了,小王叔进宫,我回王府。”

    饶是有这两个人为萧念织出头,于姑姑也还是想回书院。

    他们出他们的,她出她的。

    她为自己徒弟出头,难不成还需要考虑别人怎么样做,然后抄作业吗?

    晏常夏劝了半天,也没劝住,最后还是在红霜的暗示下,终于想到了关键点:“如今外面下着雨,姑姑要是冒雨回书院,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,怕是没办法说服妹妹吧。”

    听了这话,于姑姑收拾东西的手一顿,许久之后,无奈一叹:这该死的阴雨天!

    余明朝,钱顺,是吧?

    好小子,姑姑记住你们了!

    问过了余明朝,于姑姑又想起了钱顺,顺嘴问了问这个人的身份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