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三章 晁盖归来 龙象般若功的前景-《诸天反派的逆袭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萧峰身旁的阿朱见他满脸挣扎之色,不由暗自心疼,不满的对宋清溪道:“宋长老休要胡乱扣帽子,这关我大师兄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我大师兄以前做帮主做得好好的,是谁非要拿他的身世做文章,以莫须有的罪名赶走他?”

    “现在又来用大义压他,你们怎么能这样?”

    吴长风一拍大腿,焦急的道:“阿朱姑娘,话可不是这么说啊!这不还是全冠清那帮人搞出来的么?我等何曾在意过帮主的身世?”

    萧峰忽然道:“三位长老,这些时日我已查明身世,我确系契丹人无疑,如此,你们依然还要我做帮主吗?”

    三位长老一滞,但他们很快就回过神来,宋清溪肃然道:“我还是那句话,不管帮主是汉人还是契丹人,你都是宋人。”

    “既是宋人,做我大宋帮派的帮主,有何不可?”

    吴长风道:“没错,我老吴也是这个态度。”

    奚山河道:“连他们都能成为宋人,契丹人又有什么不行?”

    奚山河口中的他们,指的是这个时代的犹太人。

    犹太人因起义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失败,开始在全世界漂泊,一部分穿过大食国,来到大宋。

    真宗年间,一批犹太人抵达汴梁,向真宗进献西洋布匹,真宗大悦,下诏特许这些犹太人“归我中夏,遵守祖风,留遗汴梁”。

    从此犹太人得以在大宋安家,成为宋人,因他们经常戴着一顶蓝色的小帽。

    奚山河几人的态度很明确,连那些长相与他们截然不同的化外之人,都能成为宋人,那长相与他们相同的契丹人,又有什么不可以?

    萧峰看向身侧的李慕,道:“师父,您看……”

    李慕正色道:“丐帮于我大宋而言意义非凡,绝不能就此分崩离析,帮主之位干系重大,的确不能大意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三位长老诚心相请,你也不好推辞,只要你始终坚守‘为国为民’四个字,无论在长空剑派还是在丐帮,都是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明年开春那件大事,尚需丐帮出力,你回归丐帮,整合丐帮力量,正当其时。”

    听完李慕这番话,萧峰躬身道:“弟子谨记师父教诲。”

    说完对三大长老道:“既如此,待英雄大会结束,我便随你们回去整顿丐帮。”

    三大长老与他们身后数百丐帮弟子,皆是大喜过望,齐齐对李慕深深一揖。

    李慕对萧峰道:“峰儿,对于十方秀才全冠清,为师有所了解,此人工于心计,心术不正。”

    “揭露你身世之事,怕是另有隐情,你不妨深挖细查一番。”

    “是,弟子定会详查。”萧峰眉头微凝,既然师父这样说,那一定不会是无的放失。

    当初在杏子林他就已经感觉到,这全冠清每说一句话,都带有某种极强的目的性。

    当时他身在局中,一时之间想不到那许多,可事后回想,此人的确很不对劲,他跟马夫人似乎过于默契。

    说话间,大理段正淳带着四大家臣到来,玄慈主动迎了上去,李慕见状也跟着迎上前。

    当初在大理他们已经说好,在中原相遇时,段正淳不得泄露他的底细,是以此时段正淳依旧唤他“李巨侠”。

    寒暄几句后,段正淳看了看他身后,询问道:“李巨侠,誉儿跟婉儿没有来么?”

    李慕道:“他们拜入我门下不久,都留在梁山潜心读书习武,没有出来乱走,段王爷若思念儿女,事了后不妨去探望一二。”

    段正淳微笑道:“那倒不必,他们在李巨侠座下受教,段某放心得很,还是不要去打搅他们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李慕和段正淳的对话,玄慈心下犯起了滴咕,竟连大理世子和郡主都拜入长空剑派了吗?

    这长空剑派越发的手眼通天,真不知道对中原武林来说,究竟是好是坏。

    段正淳一行到来后没过多久,便有知客僧前来禀报,姑苏南慕容到。

    玄慈与李慕交换了一个眼色,目光齐齐望向大门方向。

    过不多时,慕容复与四大家将,被一名僧人引着走进广场,却不见王语嫣,估计是被王夫人禁足在家中了。

    广场中数千中原武林豪杰,眼见正主到来,纷纷停下交谈,让开一条道路,任一行五人往殿前行去。

    慕容复看去二十八九岁年纪,一身澹黄轻衫,腰悬长剑,面目清俊,潇洒闲雅。

    他身后邓百川、公冶乾、包不同、风波恶四人跟随,意态各不相同。

    邓百川沉稳,公冶乾豪迈,包不同倨傲,风波恶狂放。

    五人走到大殿前,在并肩而立的李慕和玄慈面前两丈外站定。

    慕容复对二人抱拳道:“姑苏慕容复,见过李巨侠、玄慈大师。”

    “阿弥陀佛。”

    玄慈宣了声佛号,李慕则是抱了抱拳。

    见过礼后,慕容复主动开口道:“此次长空剑派与少林寺,联名发起英雄大会,要在下前来分说诸多武林豪杰,死于自家成名绝技一事,在下不敢不来。”

    “在下便于各路英雄面前澄清一句,这些事与我姑苏慕容家绝无关系。”

    “二位前辈有什么话想问,请尽管开口,慕容复定然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