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章 吞并西夏之议-《诸天反派的逆袭》
第(2/3)页
太皇太后对哲宗的话不置可否,只是对李慕道:“李先生,选将练兵,秣马贮粮,调集兵马,这些事都需要耗费时日。”
“今年怕是无法出征了,此次对西夏用兵,最快恐怕也要到明年开春。”
李慕颔首道:“草民十分理解,要做好万全准备,自然耗时日久。”
“正好这些时日,我长空剑派八百弟子去了吐蕃,也需要半年以上光景方能归来,草民便在梁山,恭候太皇太后懿旨。”
太皇太后奇道:“李先生派了八百弟子赴吐蕃?这是为何?”
李慕道:“前些时日草民收到消息,吐蕃国主有兵发大理的意图,大理国是我大宋西南屏障,所谓唇亡齿寒,草民如何能视若无睹?”
太皇太后大吃一惊,如此重大的情报,为何我大宋皇城司竟未收到半点消息?
她肃然问道:“李先生这消息从何得来?”
李慕道:“此消息乃是吐蕃国师,大轮寺大轮明王鸠摩智亲口所言,他以此为胁,逼迫大理段氏交出家传绝学。”
所以说,当初鸠摩智说出那种话,真就是祸从口出。
不仅是他自己的取死之道,更是为吐蕃招来泼天大祸。
一代高僧大德就没他的份了,他怕是注定要被钉在吐蕃的历史耻辱柱上。
其实鸠摩智当初或许只是扯虎皮做大旗,借势威胁天龙寺一番。
可李慕偏要当真,莫说他已死,便是活着也没处说理去。
太皇太后沉吟道:“既是吐蕃国师亲口所言,那想必是不假了。”
李慕道:“无论真假,吐蕃既有这番意图,草民自不能等闲视之。”
“于是草民派出八百长空弟子,前往吐蕃刺杀诸部领主,只盼为大宋西南国境,杀出一个五十年太平无事。”
听了李慕这番话,太皇太后脸上浮现出欣慰之色,道:“李先生真乃忠肝义胆,侠之大者实至名归。”
李慕微微欠身道:“太皇太后过奖,这是草民身为一个大宋子民应尽的责任。”
太皇太后眼中激赏之意更浓,感叹道:“若大宋子民,人人皆如李先生一般想法,我大宋何愁不兴?”
哲宗忽然好奇的问道:“朕有一事不解,还请李先生为朕解惑。”
李慕道:“陛下请说,草民一定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”
哲宗道:“以李先生的本领,若投效朝廷,为大宋操练出无数如长空弟子那般的精兵,那大宋岂不早就可以横扫天下?”
李慕微笑摇头道:“若草民当真投效朝廷,一身武功便练不到如今这般地步,更操练不出那么多精兵,对大宋也就没多大用处了。”
哲宗大惑不解:“这是为何?”
李慕叹道:“此事当年草民与先帝也曾探讨过,因为官场不仅仅是精忠报国,更是人情世故。”
“而修习武道最重要的就是静心与专注,草民若真被官场束缚,哪还能全心全意钻研武道?”
“是以草民在野,比身在朝堂对大宋更有用处。”
“这些年长空剑派门下多有投效朝廷,为国效力的高手。”
“若草民当年选择投效朝廷,那么朝廷最多只能得到一个冲锋陷阵的将领。”
“可如今的长空剑派,不仅能源源不断的为朝廷输送人才,更能在民间默默守护大宋,同样可以为朝廷效力。”
说完这番感人肺腑的话后,李慕又在心里暗暗加了一句:“若大宋真的扶不起,老子还能直接反了丫的,自己创建一个给力的皇朝。”
听完李慕的话,哲宗恍然大悟,茅塞顿开,“原来如此,若先生直接投效朝廷,等于是竭泽而渔,先生在野,却能无穷匮也。”
李慕微笑颔首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
话说到这,也基本上没什么可再多言的,是以李慕当即提出告退。
对于李慕今日所说的那些话,太皇太后自然不会就这么全盘相信,肯定会派人调查一番。
但李慕所说却基本上属实,最多是在某些事上,稍稍夸张了些许,也不怕调查。
悲酥清风原料稀少,并不足以配制出可供大军作战的量。
但那也只是短时间内,若放任不管,西夏用数十年来积累,未必便不能威胁到大宋。
是以这夸张之言,落到当权者眼中,却也算不得夸张。
若是打拥有九百多万人口,随时能拉出数十上百万大军的辽国,那太皇太后多半是坚决不肯的。
可西夏国人口不过两百万,永乐城之战后,兵不过十万,就算穷兵黩武,也最多拉出三四十万大军。
这些未经训练,临时凑起来的壮丁队伍,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。
大宋有禁军八十余万,厢军四十余万,这就是一百二十五万兵力。
哪怕只出一半兵力,再有长空剑派那无孔不入的刺杀,丐帮的战场情报、敌后袭扰支持,打一个西夏真不是什么问题。
所以这一仗太皇太后是真会打,毕竟若能吞并西夏,为大宋开拓百万里疆域,那她高滔滔必然青史留名。
哪怕再妇人之仁,打这种几乎稳赢的仗,她也不会真个拒绝。
……
李慕回到客栈,与阮星竹萧峰等人说了说这次进宫见驾的结果。
听说太皇太后同意出兵征讨西夏,鲁达等人皆是摩拳擦掌,打算大干一场。
第(2/3)页